距矾山黄帝城西8里处的黑山脚下,曾建有一处寺庙,人称黑山寺,庙内供奉的是五千年前帮助轩辕黄帝成就中华民族基业的嫘祖,她是黄帝的正妃,是一个受后人尊敬、爱戴的伟大女性。
《路史·后记五》记载:“嫘祖以其始蚕,故又称先蚕。”因为嫘祖首创了养蚕织丝,且十分勤劳俭朴,后尊其为先蚕,并多处设庙供奉。《通鉴外记》曰:“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之妃,始教民育蚕,治蚕丝以供衣服。”“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而天下治。”古老的华夏民族,是从走出山洞,穿上衣服时起才算开始步入文明期。垂衣,才有了帝王的尊严。而这文明的初始,竟然是嫘祖这个女性的创造,可谓功德无量。相传,嫘祖是轩辕国北面的女儿国国君。当她看到轩辕是个前所未见的盖世英雄时,便十分倾慕,并和轩辕结为伉俪。
关于蚕丝的来历,当地有一个传说。说轩辕平定天下后,嫘祖和黄帝的次妃嫫母四处奔波,劝说人们垦田造地播种五谷,牧牛羊驯骡马。一天她俩走累了坐在一棵树下歇息,见一条条带丝的虫子从树上吊下来,在她们面前晃来晃去。聪明的嫘祖仔细端详后,发现虫子不断从口中吐丝,那丝子柔软结实,绕在手指上既温暖又光滑,嫘祖十分欣喜。决定带回去养着它们,让它们吐更多的丝。于是,上树捉了上百条虫子,摘了些叶子,拿回去喂养。因为是从天上吊下的虫子,她就给这又白又胖的虫子起名“天虫”,后来仓颉造字时又把两个字合在一起,叫“蚕”。给那些树起名“桑”。几年之后,这种虫子繁殖到成千上万,吐了许多丝。嫘祖又发明了用这种丝织布做衣,炎帝、黄帝穿上后,更加仪表堂堂、威严端庄,其它部族的人们见到黄帝更加尊敬,总认为是神仙下凡。为了让人们都尽快穿上长衣,嫘祖带领妇女们连年赶制。还在黄帝城东栽了几百亩桑林,那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怀来县桑园村。
因为嫘祖养蚕织衣对轩辕黄帝治理天下,改善华夏始祖最初的原始生存状态,推进人类文明进步,起到了极大作用。后世的历朝历代都沿袭这一做法。到了周朝,朝廷依然效仿黄帝和嫘祖,从天子到诸侯,都必须有自己养蚕的蚕室。到了晋代,还有以侯爵之妻为掌管养蚕业的官职,称之为“蚕田”。之后,也仍有皇后亲自捋桑枝以授“蚕田”的礼仪,以象征天下太平。这是一朝兴盛的标志,也是一代太平的福祉。
嫘祖不仅带头养蚕织丝,而且十分关心百姓疾苦。以一个女性的细心、温柔和善良处处关心轩辕在治世时的不足和疏漏,及时给以适当的填补和指正。
一年秋后,嫘祖听说一些征粮官私字加征粮食,从中牟利,黎民百姓苦不堪言。她心中非常生气,便亲自去查访。一出黄帝城往西来到黑山脚下的一个村子,刚进村,就碰见征粮官正动手打人,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双膝下跪在地上苦苦求饶,述说他家的东西和粮被蚩尤兵抢了,委实没有一粒粮可缴啊。征粮官不管这些劈头盖脸就打。嫘祖大声喝住,当下命人把恶吏捆绑起押回轩辕城。她扶起老人,送老人回家。接着她一家一家走访,发现战后的老百姓生活非常困难。回城后向黄帝建议,要免去三年征粮,让老百姓恢复一下元气。并且要严厉查办欺压百姓的污吏。黄帝听后下令停止征粮三年,号召士兵大力垦荒种田,以保生存。
黑山脚下的村子听说嫘祖为他们免征了粮食,更加爱戴。轩辕黄帝到了垂暮之年秘密南巡,身边带着正妃嫘祖和妃子中相貌最丑的嫫母。因长年跋山涉水劳累,使得嫘祖在衡山病重而亡。《湘衡稽古》一书记载道:“嫘祖从帝南巡,死于衡山,遂葬之。今岣嵝(即衡山)有嫘祖峰,上有嫘祖之墓,谓之先蚕冢。其下曰西陵路。”《吕氏春秋·孝行览》记载:嫘祖死后,黄帝于悲痛之中决计将极具贤德,训于后宫,而位次却低的嫫母扶正。嫫母自是坚辞而不受,黄帝知其心,而深情地说:“属汝德而弗忘,与女正而弗让,虽恶何伤!”黄帝祭嫘祖,令嫫母监护于道。此仪遂演变为《周礼》中方相氏之职。
嫘祖爱百姓,百姓更十分怀念嫘祖。黑山脚下的百姓感念嫘祖的恩德,就在黑山脚下盖了嫘祖庙,四时隆祭,奉以神明,代代香火不断。
如今,嫘祖庙无存,但村名仍称黑山寺。如果你要追溯村名的由来,就会随着历史的进程,逐步展现出一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女性,轩辕黄帝的正妃———嫘祖。
(陈建明编辑)
来源:张家口新闻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