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塞外山城·张家口】飞狐峪
凡游访蔚州风光名胜者,无不涉足古道奇峡飞狐峪。飞狐峪,俗称北口峪,又名常山陉、飞狐陉、神通沟、黑风峪,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太行八陉”之一。位于巍巍太行山东北部,恰在燕山、恒山山脉交接处。受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,这一带山势高达2000多米,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到2500米之间,其险峻的山势,幽深的峡谷,在京西乃至华北地区都堪称一绝。
由蔚县城南行15公里,便进入了飞狐峡谷。“飞狐天下险”!这条历史上连接华北平原与塞外千里大漠的古道,好似在乱山中蜿蜒穿行的巨蟒,绵延20余公里。峡谷最宽处有70米到100米,最窄处仅4米。沿路而行,时而陡壁迎面,山穷水尽。时而峰回路转,柳暗花明。峡谷两旁奇峰陡起,怪崖悬空。绝壁如同高墙耸立,拔地而起。险峰好似千夫擎剑,直刺云天,极具鬼斧神工之气势。盛夏时节,群山云丝环绕,满山滴翠,空气清新,鸟语花香,移步前行,翠屏山、七姑娘峰、一柱香、一线天、箭眼、八仙洞等天造之景接中踵而来,一步一景,步移景变,令人目不暇接。当地百姓说:“四十里飞狐七十二道弯,弯弯有洞天,处处含胜景”。引无数文人墨客叹妙称奇,并留下无数赞美诗篇。明兵部侍部杨嗣昌触景生情就曾发出“造物者何以鬼工,而为此山于兹地”的感叹。
飞狐峪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和闻名遐迩的古战场。中原这兵得之则可北控大漠,塞外之兵得之则可直取中原。历史上这里无数次大军过峪,战马嘶鸣。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,出飞狐设代郡,至无穷。西汉武帝年间,大将军卫青、霍去病、飞将军李广曾纵马提师由此出塞远逐匈奴,千军万马,尘土飞扬,旌旗蔽日。三国曹魏年间,在依稀可闻的胡笳十八拍幽怨的曲调声中,飞狐空谷又曾留下文姬归汉的足迹。这里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……
相传北宋年间,杨六郎统领宋军和辽国在飞狐峪一带交战。战到最年,两国谈判议和,重新确定疆界。杨六郎提出,在双方议定好的疆界之上,辽军是否能再通一箭之地。辽国使者以为一箭之地不会多远,不如送六郎一个人情,于是就同意了提议。谁知杨六郎站在飞狐之地张弓箭,一箭射出,竟然将飞狐峪里的一座座山峰射穿,越过了壶流、桑干二川,箭才插在山上。辽国使者慑于六郎一箭穿山的神勇,只好让出了箭羽穿越的三川之地。杨六郎“一箭射三川”的故事赋予了“箭眼”传奇的来历。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注入了脍炙人口的人文气息。
一线天,两壁峻峭,一线微通,最宽处千米,窄处三到五米。时而悬崖险阻疑无路,忽而峰回路转豁然通。神秘莫测,别具天地。春末夏初满目绿色,从山颠直泻谷底,如绿色飞瀑;条条小峪自然天成,为粉红色的杜鹃峪,白色、红色的樱桃峪;雪白的乡线菊布满各峪,清香的花蜜味清风扑面,优雅动听的百鸟协凑曲不时从苍松翠柏间飘来。 这着实让人陶醉,此景又引来了一段历史传说:据说八仙成仙之前就游过飞狐峪,当他们半云半雾地到了岔道悬崖顶上,慧眼一开“真是修行养性之宝地”,于是八位用运神力,各开一洞穴入内修炼,成仙后升游到东海去了。八仙洞至今保存完好,无人敢动。
一柱香,是峪谷的又一景观,在进峪千回转之中蓦见一峰如柱,上接云霄,雾盘云绕,下垂谷底,沉重稳健,高32米,粗9米的石柱,《蔚县志》说它“形类塔柱,高耸入云”,象“棒槌山”,象“缝塔”。有人传说李广、杨六郎都曾在这里拴过马。所以又称拴马柱。百姓说这是“镇山棒”,过路上香就保你平安发财。明代兵部侍郎杨恃昌曾写诗形容它:“孤峰屹离撑,秀岩若天柱”。
险峻、秀美的飞狐峪还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,当年,聂荣臻元帅、杨成武将军等率兵在此坚持抗日,艰苦卓绝,战果辉煌。岁月流逝,时过境迁,当年大军穿越飞狐峪时那种旌旗遮天,战车轰鸣的壮观场面已远去的历史,留给今天的是秀丽的山色,美丽的传说,动人的故事。使人在尽览奇丽风光,沉醉秀美景色之中,漫步古战场,发思古之幽情。
四十里飞狐四十里景,迷宫奇物天作成。如今,这里山路通达,车行通畅,已成为旅游观光,寻史觅遗的绝好去处。